钢构工会帮扶就业出新招 激活就业形式新格局——新闻评论产品
返回
主创:张明川
浏览:26

题目:钢构工会帮扶就业出新招 激活就业形式新格局

钢结构加工厂开展的工会帮就业行动,不仅是一项惠及职工群众的民生工程,更是新时代工会组织创新服务模式、助力稳就业的生动实践。该行动以精准帮扶为核心,以技能赋能为抓手,以新媒体传播为助推器,构建了一套可复制、可持续的就业服务体系,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就业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解决方案。

精准施策,让就业帮扶更有温度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而精准帮扶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关键。钢结构加工厂工会通过联系地方深入摸排建立帮扶台账,对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服务:对技术工人强化技能提升,对失业人员提供岗位对接,对困难职工家庭给予政策倾斜。这种因需施策的模式,避免了传统就业帮扶大水漫灌的弊端,真正做到了对症下药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行动不仅关注就业率,更注重就业质量,通过跟踪回访确保帮扶对象稳定就业,体现了工会组织扶上马、送一程的责任担当。

技能赋能,从输血造血的转型
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该行动将技能培训作为核心环节,开设钢结构加工、焊接等实用课程,并引入行业专家授课,确保培训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。更值得肯定的是,创新推出的技能学分银行制度,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可积累的职业资本,既激发了职工学习热情,又为企业储备了技能人才。这种培训认证就业的闭环模式,不仅解决了眼前就业问题,更提升了劳动者的长期竞争力,实现了从短期救济长效赋能的转变。

新媒体赋能,打造智慧化就业生态

在信息爆炸时代,传统就业服务的触达效率已显不足。钢结构加工厂工会敏锐把握传播规律,构建“1+3+N”新媒体矩阵,通过短视频、直播、小程序等载体,让就业信息精准直达目标人群。码上就业小程序集成岗位推荐、技能微课等功能,极大提升了服务便捷性;而云招聘直播、人脉荐岗等创新玩法,则充分发挥了社交媒体的裂变效应。这种线上+线下融合的智慧服务模式,不仅扩大了帮扶覆盖面,更重塑了工会组织的服务形态,为新时代群众工作提供了数字化范本。

钢结构加工厂的实践表明,工会组织要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用,必须实现三个转变:一是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,提前研判就业形势,未雨绸缪;二是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,密切联系政府,积极配合整合企业、社会资源形成合力;三是从传统手段转向智慧服务,以技术创新提升工作效能。未来,若能将该模式进一步标准化,并推广至更多行业,必将对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产生深远影响。

就业关乎千家万户,帮扶彰显社会温度。钢结构加工厂的创新实践证明,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用新思维破解老难题,工会组织完全可以在稳就业、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。这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,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,产业工人权益保障的积极探索。期待更多工会组织从中汲取经验,让就业帮扶的阳光照进更多劳动者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