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传承 启新 创未来”蜀道集团企业文化 新闻发布会宣传方案
返回
主创:向昱松
浏览:82

题目:传承 启新 创未来蜀道集团企业文化新闻发布会

“传承 启新 创未来”蜀道集团企业文化新闻发布会宣传方案 

一、宣传背景

在全媒体时代,融合媒体传播已成为信息高效触达的关键方式,为全面、立体展示企业文化体系,借助融媒体的多元渠道与创新形式,打破传播壁垒,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,增强企业与员工、合作伙伴、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共鸣,特制定本次宣传方案。

二、宣传目标

(一)利用融合媒体的互动特性,强化职工文化认同,统一价值观;

(二)塑造企业创新、开放的品牌形象,拓展企业发展空间;

(三)留存企业文化传播数据,为后续文化建设和宣传策略优化提供依据。

三、宣传主题

“传承 启新 创未来”

四、活动时间

20XXXXXX

五、活动地点

四川省成都市国际会展中心

六、活动阶段及融媒宣传策略

(一)预热造势期

1.企业文化调研:利用蜀道集团工会智慧工作平台,调研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看法,收集珍贵视频和图片,研究确定企业文化体系;

2.预热海报:用光影、色块遮挡部分信息,搭配“从‘难于上青天’到,我们如何跨越?”(答案即将揭晓)等文案。海报体现倒计时进度条、附二维码、活动信息;

3.悬念短视频: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系列悬念短视频,如“一场文化盛宴即将开启,猜猜这里藏着怎样的企业密码?”,结尾标注发布会倒计时;

4.H5互动游戏开发“企业文化知识大闯关”H5互动游戏,用户完成游戏可参与抽奖,促进活动信息裂变传播;

5.话题营销:在微博创建#企业文化发布会#等话题,邀请企业员工、大众参与话题讨论,发布对企业文化的期待、猜测等内容,提升话题热度;

(二)活动当天

1.活动现场:组织观看企业文化宣传视频,发布集团司歌,发布企业IP形象“蜀宝”;

2.直播:通过抖音、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,直播中,运用分屏技术展示现场画面、嘉宾PPT、实时弹幕等,增强观众沉浸感;设置多轮抽奖、问答,提高参与度;

3.新闻稿、新闻评论、精彩剪辑:现场安排融媒体内容制作小组,实时剪辑视频、撰写活动快讯;

(三)后续宣传期

1.表情包:设计“蜀宝”系列表情包,融入工程道具拟人化、方言梗等元素,让企业文化融入职工工作、生活;

2.企业文化展:创设企业文化展厅,在线下开展企业文化展,设置企业发展历史、智慧交通技术、人文等展区,开通线上云展厅;

3.企业文化采风活动:邀请媒体记者、文化学者、职工参加“重走川藏路采风活动”,了解蜀道企业文化中的“两路”精神内涵,感受交通变迁;

4.作品征集:征集职工创作的照片、视频、散文、书法等的企业文化相关作品,在内刊《同心蜀道》进行发布;

5.发布企业Ⅵ手册:发布企业Ⅵ手册,通过视觉传递文化理念,手册包括应用场景、使用规范、标志体系等。

七、传播渠道矩阵

(一)主流媒体平台

1.电视媒体:与地方电视台、行业频道合作,进行新闻报道、专题节目制作,扩大活动权威性与覆盖面;

2.报纸与杂志:在行业报刊、主流纸媒发布新闻通稿、深度报道,展现企业文化内涵;

(二)新媒体平台

1.短视频平台:抖音、视频号等,发布活动预热短视频、现场精彩片段、企业文化创意视频;

2.社交平台:微博、微信公众号,创建活动专属话题,实时发布活动动态,与网友互动交流;

3.资讯平台:今日头条等,推送活动资讯、企业文化解读文章;

4.直播平台:抖音直播、微信视频号直播等,对发布会进行全程高清直播;

(三)企业自有平台

1.企业官网、企业微信号等:开设活动专题页面,展示活相关信息、推送相关报道。

八、活动执行保障

(一)技术保障

确保活动现场网络稳定,防止直播中断;提前测试设备,保障直播画面与声音质量;对融媒体平台进行统一管理,提高传播效率;

(二)人员保障

组建融媒体宣传专项小组,包括内容策划、视频制作、直播运营、媒体对接、数据分析等岗位,明确分工;进行融媒宣传技能培训,提升融媒体能力;

(三)预算保障

合理规划融媒宣传预算,涵盖平台推广费用、内容制作费用、技术设备租赁费用、人员劳务费用等,确保各项宣传工作顺利开展。

九、效果评估

(一)传播数据评估:统计各平台内容发布数量、阅读量、播放量、转发量、点赞量、评论量等数据,分析传播广度与深度;

(二)互动效果评估:评估直播互动参与人数、H5游戏参与人数、话题讨论量等,衡量受众参与度与活跃度;

(三)品牌影响评估:通过舆情监测工具,分析活动前后企业品牌在网络上的口碑变化、搜索热度变化,评估品牌影响力提升情况;

(四)用户反馈评估:收集用户在各平台的留言、评论、问卷调查反馈,了解用户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提升情况和对融媒宣传活动的满意度,为后续活动提供改进方向。

十、应急预案

(一)网络中断:双路直播备份(卫星+5G),确保信号稳定;

(二)舆情风险:对搜索引擎、各类媒体网站、新媒体等平台的监测,以关键词的方式展开全面搜索,加强对公司发布(网站、微信)平台的留言监测,切实维护舆论环境;避免宣传过程中出现“低级红,高级黑”现象;监测到舆情信息及时响应处理。